对于军人来说,军功章是一种至高的荣誉。它不仅代表着战场上的功绩与牺牲,更是军人身份和精神的象征。一般人会把它当成一生最珍贵的宝物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,但在1986年,一位战斗英雄邱应发,却不得不将自己的军功章卖掉,换取3.8万元。
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,并不是因为不珍惜荣誉,而是因为家庭困境压得他喘不过气:父母年迈多病需要医药费,弟妹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务农,家里老屋破败不堪,靠几根木棍才勉强支撑。
邱应发出生在湖北武汉新洲区阳逻镇,家境贫寒,但父母仍竭尽全力供他读书,希望他能改变命运。1983年,他18岁参军入伍,成为济南军区某炮兵团的战士。虽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结束,但边境仍然炮火不断,老山前线成为最严酷的考验场。为了得到锻炼,他甚至写下血书,请求上前线,最终如愿以偿,成为一名卫生员。
展开剩余73%在老山,他目睹了烈士的牺牲,也亲历了多次九死一生。打牌时外出解手逃过炮击,随队作战时九人幸存一人有他,战场上他的身份虽是卫生员,却多次扛起枪与敌人拼杀。1985年7月,他在守卫17号高地时,孤身坚守三个小时,直到援军赶到,赢得“孤胆英雄”称号,荣立一等功并火线入党。随后的一次战斗,他凭借两颗手榴弹吓退敌军,最终虽重伤满身弹片,但又立下一等功。他在老山一年半,击毙敌军12人,救护伤员上百,成绩让人敬佩。
复员后,他以英雄身份四处做报告。一次在济南的报告会上,一位白发老人用买军功章的方式,暗暗资助他3.8万元巨款。邱应发明白老人是为解他的燃眉之急,最终只收下军功章,却留下证书。拿到钱后,他立刻给父亲做手术、让弟妹重返学堂,也修缮了老屋。剩余的钱,他想方设法寻找老人归还,但未能如愿,便决定把这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。
在镇财政所工作后,他延续了战场上的“卫生员”精神,把帮助群众当作使命。农户交不起农业税,他自己掏钱补上;遇到想创业的贫困夫妻,他毫不犹豫拿出积蓄借给他们;甚至劝导过误入歧途的小混混,用自己的钱帮他们开鱼塘,让他们走上正道。可以说,老人给予他的那份善意,经过他不断传递,帮助了无数人。
然而,他的善举并非没有代价。工资常常月月光,还经常借钱去资助他人。妻子吴素珍起初无法理解,甚至为此争吵不断。但当她看到丈夫独自落泪,看懂了他心里的那份执念后,也逐渐选择了支持。
从1986年至今,邱应发复员37年,做了37年的好事,把老人当年给的3.8万元,化作了超过60万元的回报,洒向社会。他曾是战场上的卫生员,救死扶伤;如今,他仍是生活里的“卫生员”,不再治病,却坚持“救困扶贫”。
邱应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:真正的英雄,不仅在枪林弹雨中无所畏惧,也在平凡生活里默默守护,用善良和大爱照亮他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运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